政治 | 爲民還是為己
許多人一聽到沙巴,或者看到「沙巴」這兩個字,大多數都會想到藍到發亮的海、浮潛與潛水聖地、仙本那、以及“神山”京那峇魯山,是一個度假天堂。
馬來西亞人談到沙巴,還有一個有趣的話題,就是「青蛙」多的地方。正確來說,是“政治青蛙”多的地方,指的是政治人物頻繁跳槽、轉黨,在歷史上多次沙巴政權更迭都是因為部分議員跳槽導致多數派改變。
每次這些議員跳槽給出的理由都是「為了人民」「為了政治穩定」,但真的是如此嗎?很多人都覺得他們欺騙了選民,因為選民投票時,是投給該議員所屬的政黨,但選後議員卻跳槽到其他政黨——若這不是背叛,那又是什麼呢?
作為民主國家,馬來西亞擁有許多政黨和政黨聯盟參與大選。例如現在執政聯盟的昌明政府,就是由四個政黨聯盟組成,裡面包括超過20個政黨。
而在沙巴,情況更複雜——有許多地方政黨、本土政黨,以及跨州政黨。這使得議員跳來跳去的選擇更多,也導致政治忠誠度低、頻繁跳槽,這種文化讓政治不穩定,也削弱了議會和政府的長期信任。
沙巴近期將舉行第17屆州選,選出未來五年執政沙巴的政府。本屆競選剛結束提名,我第一個反應是:這些人真的是為了人民服務而出來競選,還是覺得局勢混亂,有機會撈一些好處?
這一屆沙巴選舉出現極度混亂的局面,共有23個政黨、596名候選人參選,其中包括74名獨立候選人,競逐73個州席。其中一個州席甚至出現14名候選人,多個議席出現11名候選人。這樣的數字在馬來西亞選舉史上前所未見,甚至可以申請列入馬來西亞紀錄大全!
看到這次的選舉情況,我忍不住覺得,在「權力慾望」面前,任何盟友情都不存在。因為許多席位都出現盟友互打的情況,大家互不相讓。因為如果成功執政,誰贏的席位最多,誰就當大哥,坐上首長的位置。這個權力,跟副首長、部長或州議員是完全無法相比的。
這是一場混亂卻又精彩的權力遊戲的開始,就看誰能笑到最後。然而人民心裡想的是:選你們出來,就是希望你們發展沙巴,提高人民的福祉。但多年來,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沙巴,居然仍被列為馬來西亞貧困州屬的後段班。
更糟的是,沙巴人民一次又一次看到自己選出的州議員,在選後不久就跳來跳去,最後所組成的政府根本不是選民原本投的那個。這還算是民主嗎?
這些州議員真的想為人民服務嗎?當然無法否認,其中確實有州議員是真心想參與政治工作,立志當好議員、為民服務。但這樣的領袖多嗎?
我沒有答案。





留言
張貼留言
來留句話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