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中的雜貨店


我和妹妹兩人從一所新開張的大型百貨超市買完東西走出來,看到對面有一間傳統的雜貨店。

“它開在百貨超市的對面,是要如何競爭啊?有生意可以做?”妹妹疑問的說道。這疑問很現實,傳統雜貨店在這時代要跟大型超市競爭,相當的困難,我自己也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踏進過雜貨店了。

但小時候,我是靠雜貨店養大的!

我記憶中有印象開始,約七八歲時,每個月爸爸帶會帶著全家人都一家熟悉的雜貨店購買日常用品,包括米、油、鹽、糖、蘇打餅干、快熟面、洗潔用品、偶爾爸爸也準許我買一些零食,有時候還可以買一些新鮮蔬菜水果,所以我真的是靠雜貨店養大的!

而每次我們拿了一推東西后,老板就會拿出一本專屬小筆記本記錄,有一次好奇問爸爸,到底老板要記錄什么?

“記錄我們拿了什么東西,全部多少錢。爸爸下個月頭領了薪水后,就會來還錢給老板。”

傳統雜貨店跟超市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可以給予老顧客賒帳,這是人們一種互相的信任,老板信任顧客會在每個月頭還錢,當然有些人只是還一部分,但還是會還錢,而顧客堅守老板給予的信任,沒有跑路,只要領到薪水,或者買萬字贏了一些橫財后,都會來還錢,有了信任以后才可以繼續的賒帳。

那時候許多家庭,往往到了月中褲袋里面已經光光了,如果沒有賒帳去買不上一些日常用品,一家人的生活也許會出現問題,這也算是雜貨店老板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吧?

我不懂現在還在經營著的傳統雜貨店,還有沒有存在賒帳的文化?也許換了一個方式,用信用卡賒帳,但需要利息了。

記憶中的傳統雜貨店都是店內貨物很多,貨物的擺設很亂,要問老板才懂想買的東西放在那里,而能走動的地方很窄,有時候轉個身,都會碰到貨物。不懂是不是太多貨物原因,還是要節省電源,感覺雜貨店里面有點灰暗感覺,至于現在的雜貨店還是不是跟之前一樣呢?相信多少都會有所改變,想生存下來不改變就等于被淘汰了,市場的定義就是如此。

現在的我,已經好久好久沒有進入過傳統雜貨店消費了,不懂跟記憶中的雜貨店還相似嗎?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