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 | 3月我所閱讀的書籍
3月看完5本書籍,也是達到目標,當中只有兩本小説、兩本生活散文,以及一本旅行文學加生活及愛情記事。 第一本台灣作者張西的《有時幸,有時傷》 張西是我最愛的作者之一,她的新作在書局出現後,我第一時間就入手。這是一本散文日記書籍,透露著一些淡淡的憂愁,也有淡淡的幸運。就如書名《有時幸,有時傷》。這就是生活吧。 看這本書時,我將它分為三個部分,第一部分是張西乾媽因病去世,第二部分是張西自己患上乳癌,接受治療的過程,第三部分是張西到英國讀書的日記。 我在看張西患上乳癌接受治療的文章時,我心裡突然釋放了,因為最近自己健康也面對一些問題,有些煩惱以及緊張,看了張西患上那麼危險的病,但也很淡然去接受去面對的日記文章,覺得自己的小病痛不值得那麼煩惱,突然是釋懷了。 我想分享書籍裡有一段話,很有感觸:[愛對的人 ,交對的朋友,不需要做大事,說大話,不需要活的那麼用力,就會不自覺地感到幸福。] 第二本是法醫秦明的《燃燒的蜂鳥.迷案1985》 這是法醫秦明復古懸疑系列《燃燒的蜂鳥》系列的第二本小說,主角陶亮在第一次昏迷的時候,穿越回到1970年代到一個叫馮凱的警察身上,跟年輕的岳父一起辦案,當案子結束後,他第二天醒來突然又再度穿越到1985年,還是馮凱。而他的岳父顧紅星已經是大隊長了。 在那個沒有DNA技術、網路、攝影機和金手指,他們破了一個又一個案子,這本小說共有10個迷離交錯的兇案,將人緊緊捲入人性的漩渦。 但是總感覺,故事的中的反轉沒有來的強烈,但小說還是好看,在中國寫這類型的小說,法醫秦明還是名列前茅的,真法醫寫這類型的小說,比較實踐過,還是有看頭,好看的。 第三本是馬尼尼為的《帶著你的雜質發亮》 作者是馬來西亞人,到台灣念書后,嫁給了台灣人,成爲台灣媳婦。看這本散文時,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强烈不滿、悲傷。 作者看了很多台灣的書,覺得這是一個有文化的地方,之後媽媽問她,為什麽又回來了,她說,台灣不是那麽美好。 她的婚姻不幸,她覺得她的先生當每一個人都是他的玩具。他是少爺,是被老母寵懷的孩子。他的先生“看不見”她。他習慣看不到自己的老婆,他看到的是一個極好的工具。。。。 她的先生娶她只是爲了照顧他的母親。 先生家裏,還有母親和小叔,三人在在家的時候只會看電視,就一直看,而且也不打掃家裏。電視比他們的婚姻更重要....小叔十年都窩在家不工作........